近期,央视新闻报道,特朗普与冯德莱恩在苏格兰签署协议,欧盟承诺采购 7500 亿美元美国能源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欧盟三年 7500 亿美元的能源采购承诺,分解为每年 2500 亿美元,覆盖原油、天然气及核燃料等品类。这一数字较欧盟 2024 年自美能源进口额增长超两倍。韩国以 1000 亿美元能源采购协议回应关税压力,未设定明确期限。日本则承诺采购数十亿美元军事装备,包括 100 架波音飞机,将年度对美国防开支从 140 亿美元提升至 170 亿美元,并计划在 5500 亿美元投资中返还 90% 收益给美国。特朗普将这些协议称为 "历史性突破",在社交平台逐一展示签约文件。
美国前外交官戴维・戈德温公开质疑,这些协议缺乏传统贸易协定的执行框架,更像是 "政治宣传道具"。能源分析师杰森・费尔指出,欧盟年度采购额已占美国 2024 年全球能源出口总额的 80%,这种供应集中度违背现代能源体系的多样化原则。美国能源企业股价反应冷淡,US Energy Corp 在协议签署后股价仅微涨 0.85%,换手率 1.70%,显示市场对实际收益持观望态度。社交媒体上,"纸面上的胜利" 成为热搜关键词,批评者认为特朗普忽视国内产能实际。
展开剩余65%2024 年美国全球能源出口总额约 3300 亿美元,若同时满足欧盟、日韩的采购承诺,需将出口量提升至现有水平的 150% 以上。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 的分析显示,美国天然气出口产能要到 2030 年才可能翻倍,短期内需削减对其他地区的供应才能优先满足盟友订单。日本承诺的 5500 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,与该国正减少化石燃料消费的政策方向形成悖论。韩国企业私下表示,1000 亿美元采购协议更像是 "战略缓冲",实际采购将根据市场价格动态调整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欧盟承诺的 "7500 亿美元" 未明确能源品类占比,可通过调整高价原油与低价煤炭的采购比例灵活达标。日本 "返还 90% 投资收益" 的条款未界定收益计算方式,留存操作空间。所有协议均无违约赔偿条款,仅以 "可能提高关税" 作为模糊约束。这种文本设计被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约瑟夫・马库特称为 "外交语言艺术的极致体现",各方都可解读出有利于自身的内容。
欧美政府均无法强制私营企业执行采购协议。欧盟计划启动的 "专门程序" 尚未明确协调机制,现有联合采购平台参与度不足三成,且缺乏公开透明的监督渠道。德国巴斯夫等企业已表态,能源采购将优先考虑成本因素,不会因政府协议牺牲市场原则。美国能源部内部备忘录显示,官员们正担忧如何平衡对欧盟与亚洲盟友的能源供应,避免引发连锁性贸易摩擦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协议签署后强调 "数字可实现",却拒绝承诺将条款写入欧盟法律。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国会质询时表示,5500 亿美元投资将 "分阶段评估推进"。韩国总统办公室则透露,1000 亿美元采购协议实际是 "无期限框架"。这些表态指向同一策略:将具体执行推迟至 2025 年美国大选后。特朗普团队似乎默许这种拖延,其更关注任期内达成 "协议数量" 而非落实效果,白宫官员称 "签约本身就是胜利"。
德国总理默茨直言协议对欧元区经济 "构成重大损害",法国《世界报》将其定性为 "非对称妥协"。美国国内批评声浪中,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警告,为满足出口承诺可能导致国内能源价格上涨,普通家庭年均负担将增加 2400 美元。这种内外争议暴露出一个深层矛盾:特朗普用关税胁迫达成的订单,正在透支美国与盟友的政治互信,而所谓 "政绩" 更像是用未来信用换取的短期账面数据。
发布于:江苏省网上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