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2月,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经历了极为惨烈的硫磺岛战役,这场战斗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艰难的一役之一,也正是这场激烈的战斗促使美国最终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。
美军原本计划只用5天时间速战速决,但硫磺岛之战最终耗时长达36天,期间伤亡人数接近3万。
硫磺岛地处马里亚纳群岛与东京之间,距离东京大约只有1000公里。只要美军控制了这座岛屿,就能获得一个极其重要的前进基地,尤其对空军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,从战略层面看,这对整个太平洋战局具有决定性意义。
对日本来说,硫磺岛的防守是一场关乎存亡的决战,若失去这座岛屿,日本将彻底失去在太平洋的战略立足点,等于成为等待宰割的羔羊。
为了守护硫磺岛,日本军队几乎在没有空军和海军支援的情况下,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,令美军遭遇极大困扰。
尽管如此,美军最终还是占领了硫磺岛,打通了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通道。
展开剩余88%多年后,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遇到了与硫磺岛极为相似的局面,即著名的上甘岭战役。面对武器装备远逊于日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,美军却屡屡无法攻克这两座小山头。
长期以来,日本人对此感到困惑,其实志愿军早已向他们揭示了真相,只是他们未能真正理解。
日本在摧毁了美国珍珠港基地后曾一度陷入颓势,太平洋战场上处于被动地位。
然而美国毕竟是工业强国,迅速全力动员大规模生产军备,以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为转折点,美军逐渐掌握了对日战争的主动权。
随后,美日之间爆发了多场激烈海战,直到莱特湾海战结束,日本的海军和空军主力几乎被彻底歼灭。
此时,日本理应认清形势,但他们仍然固执己见,拒绝投降,反而制定了“玉碎”计划,扬言即使亡国也要拼死抵抗。
面对这种局势,美军调整战略,决定先攻占硫磺岛,然后进攻冲绳和日本本土,借此逼迫日本屈服。
为保卫祖国,日本加强了硫磺岛防御,派遣精锐部队驻守,并大量运送武器装备。
在此关键时刻,栗林忠道中将作为指挥官抵达硫磺岛。从军事角度来看,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将领。
栗林忠道观察后认为,美军在海空方面优势明显,若采取传统的滩头阵地防守战,必然造成巨大伤亡且难以取胜,因此他主张充分利用硫磺岛复杂地形,依托坚固工事构筑纵深防御。
在他的指挥下,日军在硫磺岛上修筑了大量水泥碉堡,开凿了密集的山洞、坑道和交通壕,形成以折钵山为核心的防御体系。
该防线设计极其先进,工事通道四通八达,通信便利,通风良好,几乎占据了岛上所有制高点和观察哨。炮兵阵地大多建成半地下式,虽然视野有所牺牲,但大大提升了在猛烈轰炸下的生存能力。
最为惊人的是折钵山防御体,几乎被日军挖空,坑道纵深多达九层,能够容纳大量士兵和武器装备。
栗林忠道针对美军的抢滩登陆战术,提前在海滩布设了密集地雷,海滩外的山体则布满机枪、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组成的火力网,射程和配置经过精确计算,确保每颗子弹都发挥最大效能。
当然,日本也有致命弱点:一旦美军将硫磺岛围困,岛上的日军将完全断绝后勤补给,物资匮乏。
因此,岛上两万多名日军的最终结局无非是战死或被俘,时间早晚问题。
栗林忠道对此心知肚明,他和部下都做好了赴死准备,但誓言在阵亡之前要尽力拖延美军进攻,为日本赢得宝贵时间。
日军这种坚决的战斗决心注定了美军在硫磺岛不会轻松取胜。
在太平洋战场连续重创日军之后,日本已是力竭声嘶,随时面临灭亡风险,因此美军攻占硫磺岛时多少带有轻敌心理。
此次作战,美军出动兵力超过11万,是日军人数的五倍以上,同时动用了大量航母、驱逐舰、巡洋舰和B-24、B-29轰炸机,显示出必胜信念。
然而,美军首次登陆即遭遇惨重伤亡,不得不调整策略,改用先用强大火力将岛屿炸平,再由陆战队登陆攻占。
首先,美军发动空袭,轰炸机轮番出击,在整个战役期间累计投下1.6万吨炸弹;
其次,海军舰艇持续炮轰,耗费2.4万吨炮弹,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1200吨炸药;
最后,在飞机和大炮火力掩护下,坦克被送上沙滩,陆军士兵在坦克掩护下向日军阵地发动猛攻。
这套战术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过成功,虽然对硫磺岛的空袭和炮击没有完全摧毁日军防御工事,却有效压制了其火力,为登陆作战赢得重要掩护。
登陆后,美军遭遇日军异常顽强的抵抗,虽然地面迅速被占领,但日军依托坑道展开反击,给美军造成巨大伤亡。
即使美军在岛上最高点插上旗帜,日军仍从坑道中隐秘出来,发动偷袭。
无奈之下,美军只能使用火焰喷射器对付坑道内的日军,面对深坑道,还使用黄磷弹或注入汽油点燃熏烧。
尽管如此,日军偷袭不断,美军随时被突袭,战斗压力巨大。
战后,美军总司令尼米兹坦言,未能使用毒气是他的遗憾,因为许多士兵因此白白牺牲。
最终,美军凭借武器和兵力优势成功占领硫磺岛,但以消耗战形式付出了惨重代价:负伤约1.9万人,阵亡7000人,日军则有2.2万人阵亡,另有1000多人被俘。
硫磺岛战役的损失在太平洋战争中极为罕见,尼米兹认为美军的胜利并非单靠武器,而是士兵的英勇无畏精神,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誓死抵抗的日军。
尼米兹的话很有道理,若美军士兵畏缩不前,就无法攻克隐藏在坑道中的日军。轰炸和炮击效果有限,这时只有靠白刃战与日军正面对抗,难免付出惨重伤亡。
相比之下,日军极为难缠,他们誓死守卫阵地,没有退路。栗林忠道本人在战斗中负伤阵亡,也足见日军的拼死抵抗。
硫磺岛战役后,美军又在冲绳与日军展开另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,最终美军获得胜利。
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,美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,这不仅源于先进的武器装备,更在于美军士兵敢打敢拼、不怕牺牲的精神。
二战结束一年后,美军以“王者之师”身份进入朝鲜,经历过战火洗礼,战斗力达历史高峰,因此面对装备远不如日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时,他们显得极为轻视。
1952年10月,美军遭遇恶战,在上甘岭战役中首次领略到志愿军的顽强。
上甘岭相比硫磺岛要小得多,仅有两座山头,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,地势不高,防御优势有限。
美军轻视对手,以为凭借压倒性的火力即可轻松夺取。
美军再次使用惯用战术:先用空袭和炮击大肆轰炸,造成大量志愿军伤亡,随后步兵发动冲锋,一举拿下阵地。
这场战役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,美军发射炮弹超过190万发,平均每天3十余万发;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,投弹5000多枚,炸药密度甚至超过硫磺岛。上甘岭地表被炸去两三米厚,树木烧光。
在43天里,美韩军发动900多次冲锋,59次攻上山头,却屡次被志愿军击退。
结果,志愿军以1.15万人伤
发布于:天津市网上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