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在刷社交媒体时,总能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分享:50+的博主在希腊跟着老师实地学习考古,阿姨们在澳洲的课堂上讨论幼教理念,还有长辈晒出在日本语言学校的笔记、在美国计算机课上的实操作业……
这些银发留学生的生活,彻底打破了人们对 “退休生活=带孙辈、跳广场舞” 的固有印象。
据一位博主透露,年轻时因为工作、家庭等原因,没能圆“留学梦”,退休后不到一周,就立刻开启了第一次海外留学旅程,“这几年陆续去了 4 个国家,每个项目 3 个月到半年不等,既能游历世界,又能实实在在学东西,比单纯旅游有意义多了”。
放在几年前,谁能想到银发留学生会成留学市场的新势力?
数据显示,2019年,50岁以上人士参与海外留学项目的比例约为所有留学项目的3%,到2023年,这一数字已上升至约20%,4年间增长超6倍。
但是,为何这届银发族突然爱上了退休留学?
对此,上海一家留学机构的负责人表示:“这一代银发族受教育程度高、经济富足,对留学并不陌生,许多人年轻时因为客观原因没能实现梦想,退休后找到我们,希望完成年轻时未竟的留学梦。”
展开剩余74%和年轻人留学紧盯学历、为求职铺路不同,银发留学生们的需求更纯粹, 不是为了文凭,而是追求“边玩边学” 的沉浸式体验,在异国文化里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。
这些专门为40+、50+设计的留学项目,确实和传统游学不一样。
课程不只是 “走马观花”,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语言课和当地文化课:有人在日本学日语时,老师会带着逛浅草寺,一边看建筑一边讲民俗故事;有人在泰国学会计,课后能去夜市和本地人聊天练口语,把课堂知识用到实际场景里。住宿选择也灵活,想深入体验本地生活就选寄宿家庭,想自在安排作息就住学生公寓。每天上完课,既能跟着学校参加 City Walk、英语角,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,也能自己约朋友去周边短途旅行,节奏完全由自己把控。
更有意思的是课堂上的“跨年龄碰撞”。
一起上课的同学里,既有二十岁的年轻人,也有同龄的长辈,讨论问题时,年轻人带着新鲜视角,长辈们分享人生经验,这种不同年龄、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,是普通旅游很难获得的体验。
此外,性价比也是吸引银发留学生们的重要原因。
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在马耳他3个月的游学花费:“算下来比单纯去当地旅游3个月还便宜,不光省了钱,还实实在在提升了英语,认识了几个外国朋友,结束后还能拿到学校的结业证书,怎么算都值。”
据了解,现在市面上的中老年留学项目,费用大多在2万到7万元之间,包含学费、食宿和保险,签证和机票需要自己负责,对有一定积蓄的银发族来说,并不算沉重的负担。
当然,银发留学火起来,不只是“圆梦” 这么简单。
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教授表示,这背后是银发经济的新趋势,更是长辈们对“精神养老” 的需求 —— 不再满足于带孙子、跳广场舞,而是想通过学习、体验,让退休生活更有价值感。
英孚教育也预测,到2030年,我国银发教育市场规模会达到1.2万亿元,到2035年银发经济整体规模更是能到30万亿元,个性化的海外教育,会成为越来越多长辈的选择。
在这一背景下,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留学机构也纷纷行动起来,推出专为40+、50+ 群体设计的短期留学或研学项目,时长从 2 周到 1 年不等,目的地覆盖欧洲、美洲、日本等热门地区,部分项目的最高接纳年龄甚至达到70岁以上,尽可能满足银发族的留学需求。
但不容忽视的是,长辈出国留学,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。
首先是健康安全,不少长辈有基础病,国外医疗条件再好,语言不通也可能耽误治疗;
其次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,万一遇到生活习惯、价值观冲突,很容易影响学习体验;
此外,还有家庭责任,很多长辈要帮着带孙辈、照顾高龄父母,长期出国可能会引发家庭矛盾。
针对这些问题,部分留学机构已经开始调整服务:比如提供更全面的境外保险,安排专人跟进长辈的海外生活,定期沟通情况;甚至会帮忙对接当地的华人社团,让长辈遇到急事时能有“熟人” 帮忙。
但总体来看,针对中老年的留学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—— 比如课程设置能不能多些长辈感兴趣的轻量级内容,像园艺、绘画、摄影这类;住宿能不能更适配长辈需求,比如增加无障碍设施、提供24小时应急呼叫服务等,这些细节还需要慢慢完善。
说到底,银发留学的意义,不在于拿到多少证书,而在于长辈们敢于突破年龄限制的勇气 ——50岁可以是重新出发、探索新可能的起点。
或许未来,我们会看到更多银发留学生走出国门,在异国课堂里找回年轻时的自己。
发布于:北京市网上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