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高考录取又出“魔幻剧情”——某考生以389分成功“捡漏”双一流高校郑州大学,消息一出,全网炸锅。有人羡慕嫉妒恨,有人质疑“公平性”,更有家长连夜翻志愿填报手册:“我家娃明年能不能也捡个漏?”
一、“捡漏”真相:专业冷门+运气爆棚
这位“天选之子”报考的是郑州大学护理学(中外合作办学)专业,由于学费较高(每年1.8万)、专业偏冷,加上在部分省份招生遇冷,导致分数线暴跌。而389分在河南本地可能连公办二本都悬,结果却“低分逆袭”郑大,堪称“高考界彩票头奖”。
网友神评:
“这哪是填报志愿,这是精准狙击啊!” “郑大:我也没想到会有人拿389分来‘挑战’我……” “建议明年高考生人手一本《冷门专业致富经》。”展开剩余62%二、家长心态:一边酸成柠檬,一边疯狂抄作业
消息传开后,家长群彻底分裂成两派:
“酸溜溜派”: “我家孩子500多分上的二本,人家389分上211,这世界还有没有天理?” “现在高考不光拼分数,还拼玄学?”2.“实操派”:
立刻研究“中外合作办学”“农林地矿油”等冷门专业,甚至有人开始打听:“郑大明年还招不招护理学?” 志愿填报机构连夜加推“捡漏套餐”,广告词:“389分上郑大?你也可以!”三、深层次思考:“捡漏”是捷径还是陷阱?
表面看,这位考生是“幸运儿”,但冷静分析,“捡漏”未必等于“赚到”:
专业适配性:如果对护理学毫无兴趣,只为名校光环,可能大学四年痛苦万分。 就业现实:冷门专业虽易进名校,但就业市场仍更看重专业能力,而非一纸文凭。 心理落差:低分进名校,可能面临学业压力大、同学差距明显的困境。一句扎心真相:
“捡漏的本质,是用‘专业妥协’换‘学历镀金’,但镀的金能撑多久,还得看真本事。”
四、给家长的建议:别光盯着“捡漏”,做好这两件事更重要
研究“性价比专业”: 关注新兴交叉学科(如智慧农业、生物医学工程),或名校的“非热门院系”(如综合大学的农林专业)。 但切记:先考虑孩子兴趣,再谈“捡漏”,否则可能“捡了芝麻丢西瓜”。 志愿填报要“防坑”: 中外合作办学学费高,毕业证是否标注“合作办学”要查清; 提前了解专业课程内容,别等入学才发现要学生物化学,而自己是个“物理绝缘体”。结尾:教育的本质,是匹配而非投机
389分上郑大,看似是“逆袭爽文”,实则提醒我们:高考没有“万能公式”。与其赌运气,不如帮孩子找到真正适合的路——毕竟,人生不是一次“捡漏”就能通关的游戏。
(互动话题)
#如果你是家长,会让孩子“捡漏”冷门专业吗?#
欢迎评论区Battle!
发布于:山东省网上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